-
内容大纲
《时务报》是晚清维新运动时期传播最广、影响的维新报刊,报馆内部汇聚了包括梁启超、汪康年、黄遵宪、张坤德、曾广铨在内的-批新知识群体,也吸引了陈炽、谭嗣同、严复、夏曾佑、林琴南等为之撰稿,他们通过公共媒介对于世界知识、现代思想的吸纳,承续了甲午、乙未之际维新派讲求时务的风潮,同时,也将此内化为一种动力资源,推进了诗文、小说的变革实践。本书将以《时务报》作者、译者、读者群体所共同构建的“文人交往网络”为聚焦,以“时务范式”影响下《知新报》《湘报》等报刊上的“时务文章”写作为辐射,重新梳理此时期《时务报》同人的“文学”观念转型和文体写作实验,并探讨“时务文学”在“报刊文学”时代来临之际的内涵建构与外延价值。 -
作者介绍
张弛,湖南岳阳人,文学博士,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,硕士生导师。已在《文学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》中国比较文学》《民族文学研究》中国文学研究》等权威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,其中部分成果曾被《新华文摘》、人大《复印报刊资料》转载。先后主持国家社科一般项目与青年项目、湖南省社科项目、省教育厅创新平台项目。主要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国文学期刊与文学思潮研究。 -
目录
绪论
一、选题缘起
(一)从甲午到戊戌——文学的变局
(二)《时务报》与新知识群体的产生
二、 文献综述
(一)《时务报》知识群体研究
(二)《时务报》与中国文学关系研究
三、研究框架及研究方法
(一)研究框架
(二)研究方法
第一章 报界文人与时务风气的集聚
一、王韬的遗产
(一)结庐沪上的报人
(二)书院课艺的“文学革命”
(三)抒情传统的遗存与消逝
二、从“洋务”到“时务”
(一)观念的融合与冲突
(二)“时务文学”的多元形态
(三)上书奏议:维新的诗学
(四)采诗观风:报刊时代的发生逻辑
第二章 各国报译与现代性体验的一种发生
一、“译报”设想——《时务报》之嚆矢
(一)汪梁交谊与新型“文人关系网络”
(二)从“开会”到“开风气”
(三)翻译“现代性”与译报的设想
二、“述而有作”——报译栏目的张力
(一)“世界知识”的图景
(二)译中议:他人之酒杯
(三)作为中国镜像的域外报文
三、东文报译:从社会现代性到审美现代性
(一)古城贞吉与文明论的传播
(二)“国民性”话语的运作
(三)“中国文学史第一人”
(四)体验:词语影响与阻隔
第三章 观念转型与“文学兴国”的诗文实践
一、文学观念:在现代与传统之间
(一)新生的词汇与古义的惯性
(二)“极文字之美”的认识潜流
(三)“专门”与“普通”的观念博弈
(四)“兴国之策”的意欲效应
二、时务文体:在述学与议政之间
(一)报章上的著作体例
(二)“兼政与学而言之者”
(三)“借经术以文饰政论”
(四)批评空间的建构与开拓
三、诗界革命:在鹜外与向俗之间
(一)新派诗:吟到中华天
(二)新学诗:新名词以表自异
(三)新乐府:固不仿为俚鄙者
第四章 群治理想与作为方法的说部书
一、从“小说”到“说部”
(一)游戏笔墨:昌言报馆与“林译小说”
(二)精英运作:由“俗”向“雅”的小说
(三)功能预设:在叙事与论说之间的“说部”
二、张坤德与“福尔摩斯”
(一)侦探小说的遇冷
(二)叙事以外的“可观风俗”
(三)翻译背后的“文化政治”
三、曾广铨与《长生术》
(一)性别观念的越界与过滤
(二)文明冲突的视野和焦虑
(三)文本的旅行:从言情到保种
第五章 “时务”范式的传播与影响
一、相继而作的《知新报》
(一)《广时务报》的设想
(二)“言《时务报》所不敢言”
(三)“语言文字:所以为世界开明进化者”
二、《湘报》:“时务文学”的地方性试验
(一)从时务学堂到《湘报》
(二)演说问答与有声的报纸
(三)“以歌为诗”的诗体解放
三、从戊戌到五四
(一)梁启超的归来
(二)作为普通读者的“新青年”
(三)“朴实无华之文学”的演进脉络
结语
主要参考文献
后记
同类热销排行榜
- 摆渡人14.4
- 目送/人生三书17.2
- 骆驼祥子10
- 乖摸摸头14.4
- 解忧杂货店(精)15.8
- 三体(Ⅲ死神永生)/中国科幻基石丛书15.2
- 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14.4
- 文化苦旅(新版)15.92
- 查令十字街84号(珍藏版)(精)14
- 看见15.92
推荐书目
-
孩子你慢慢来/人生三书 华人世界率性犀利的一枝笔,龙应台独家授权《孩子你慢慢来》20周年经典新版。她的《...
-
时间简史(插图版) 相对论、黑洞、弯曲空间……这些词给我们的感觉是艰深、晦涩、难以理解而且与我们的...
-
本质(精) 改革开放40年,恰如一部四部曲的年代大戏。技术突变、产品迭代、产业升级、资本对接...